应氏棋缘:用传奇热爱和执心 传承围棋的薪火

作者:新浪体育综合文章来源:新浪体育综合发布日期:2020-04-20 19:31:03

应明皓先生

文章来源:吴清源杯组委会

2019年4月20日凌晨,应昌期围棋基金会董事长应明皓先生因突发疾病在北京辞世,享年76岁。

距离今天,刚好已一年过去了。

中国围棋协会发表电唁:应明皓先生对围棋的热爱与奉献,深深铭记在中国围棋人心中,将永存于中国围棋史册。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应昌期和应明皓父子,是以一个家属的之力支持围棋的楷模。

“棋圣”聂卫平:在围棋界,很难找到像应昌期、应明皓这样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无私地普及推广围棋的父子,谓之为空前绝后一点也不为过。

曹李师徒祭奠应明皓先生

韩国“围棋皇帝”曹薰铉:应昌期、应明皓父子是韩国围棋的大恩人,应昌期是世界职业围棋大赛的开创者,应明皓是成就棋界伟业的恩人。

吴清源大师出席应氏杯典礼

围棋界素来诞生着许多传奇。

譬如“昭和棋圣”吴清源大师。吴先生少年渡日,即搅得周天寒彻:一己之力对抗坊门、弈出“三三·星·天元”对抗秀哉名人、合力木谷实创立新布局、研创惊世骇俗的“大雪崩内拐”定式、十番棋遍扫群雄、提出21世纪围棋(六合之棋)……吴大师的一生写满着不可思议,信手拈来的都是不胜枚举的传奇。

但棋界的传奇不仅是名手高棋。为棋道昌盛、棋界繁荣付出毕生心力的人们,尽管棋力并不卓越,但其力量和功勋,却足以撼动日月。

譬如入选日本围棋殿堂的陈毅元帅、以及日本棋院名誉总裁大仓喜七郎两位。他们只是爱好者,棋力有限但热忱无限。他们为近代围棋的兴盛、发展和支持所做出了的贡献,为围棋文化的推动和发展,足以让后来人铭心载切。

再远至清代,世人都知登峰造极的“当湖十局”,系由名手范西屏、施襄夏所弈。但鲜有人知是平湖世家张永年邀请运作之功。是时,张永年极力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即此弈下星耀今古、粒粒珠玑的名谱。

处于“天人之间”境界的围棋界大师,一言一行皆有玄道,令人如高山般仰止。某年,有记者问他,世界冠军珍不珍贵?精神矍铄的吴大师当即答道,世界冠军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在这一点上,他非常推崇已故的应氏杯赛创办者应昌期先生。

应明皓一生最为敬重的人是父亲,他说:“先父不爱钱,只爱棋。他一生赚了不少钱,但差不多都投到了围棋中。

应明皓子承父业,继承应昌期先生之遗志,将应昌期创办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和应氏杯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继续发扬光大,并相继推出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陈毅杯中国业余围棋赛、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和陈毅杯、陈毅围棋爱心教室等系列赛事和活动,为中国围棋竞技实力的提升、普及深度的挖掘、文化研究的探索、国际交流的开拓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应昌期和其子应明皓先生也是棋界的传奇。

传奇都值得铭记。

应昌期应明皓父子

时光回溯到一年前。在4月18日晚上,应明皓先生不辞辛劳,从宁波坐飞机来到北京,参加了第十六届倡棋杯中国围棋职业锦标赛的开幕式。

应明皓先生上台致辞,他扔掉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上台,侃侃而谈。他聊围棋,聊对父亲的追忆,聊父亲给予他的教诲,以及当年与父亲的约定。

在昆仑饭店的开幕式舞台上,看着面前的这位老人上台讲话。他不是在台上发表着致辞和演讲,而像是拉家常一样,讲起当年的一些小事,浑身散发着和蔼、亲善的气氛:

“那晚,父亲忽然把我叫到书房,说有事情跟我说。我想坏了,是不是又要挨批评了。没想到的是,他跟我说了一番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现在投资,美国总打仗美元不会好,台湾经济也在走下坡路,大陆最有希望。家业我打算交给你,但第一你人要去大陆,第二将来赚到钱不能挥霍,要继续支持围棋。”

“我仔细想了很久,最后终于下了决心。两个礼拜之后,我就背着包来到了大陆……如今我们基金会名下有很多产业和土地,这些资产足够支撑我们举办应氏杯、倡棋杯、世界大学生赛乃至更多的比赛和活动。”说到这里应明皓少有的露出一丝骄傲的神情,一方面是自豪父亲当年的眼光之准,另一方面则是满意这些年应氏为围棋推广做到的种种……”

应老先生还亲自激励以柯洁为代表的中国棋手们再接再厉,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

这样的传奇,就像是毕生未竟的事业和热爱一样,也继承到了应昌期先生的儿子应明皓的身上。

当时场景,历历在目。

一生致力围棋事业的应昌期先生

应昌期先生一生在自己的事业上有着不小成就,但是令他为天下所知的却是他与围棋结下的不解之缘。他是应氏围棋计点制创造人,更是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20世纪中国围棋之父”。

作为围棋爱好者,应昌期先生实施计点制围棋规则,当然,这还与吴清源大师有关。

1948年与1959年,吴清源在日本升降十番棋与对本因坊三番棋中两次出现规则争议,都与终局时是否需要补棋有关。第一盘对岩本薰,由于无关胜负,出现了吴清源“一目或两目胜”的棋史奇谈。第二盘对高川格,因为输赢只在一目之间,吴清源原本半目胜的棋被判为半目败。

虽然日本围棋规则受此影响而出台,但应昌期对这两局胜负判决耿耿于怀,认为是吴清源“被日本人欺负”的明证。为了替中国人扬眉吐气,制订一部“绝无争议”、“绝无判例”的规则,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应昌期的理想。

同样促使应昌期“改革规则”的,还有他少年时代在上海棋社的见闻。规则不仅要判决盘内胜负,更要规范、约束棋手对局时的行为习惯。“艺、品、理、规”四个字,是为“应氏规则”的总纲领。可以说,“艺、品、理、规”再加上“礼、器”二项,构成了应昌期心中的“棋道”。“棋品”的重要位置,没有任何一部围棋规则置于如此靠前。

敢想敢做,行动力超强的应昌期立即动手。当时年近六旬的应昌期,将他晚年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投入程度令观者为之惊讶:“哪有一位大老板,办公桌上摆的全都是围棋规则文件!”

第八届应氏杯决赛,唐韦星与朴廷桓在应氏棋桌上对弈

1996年10月23日,在应昌期80寿辰之时,由他捐资1.6亿元创建的上海“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应昌期围棋学校开工典礼也同时在上海举行,应昌期老先生以带病之身亲赴上海,并在开工典礼上热情致词,真可谓“大病初愈,美梦成真”。

在应昌期所做的这一切中,最值得称道的,还数他所发起举行的被大众媒体道为“迄今为止,全世界影响最大、奖金最高、最具国际性”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在应昌期生前,这一项世界职业围棋赛事一共举办了三届,冠军奖金高达40万美元。

1988年8月,第一届“应氏杯”围棋赛在北京开幕。比赛开幕前后,引起全球轰动,全世界媒体纷纷予以关注,称它是围棋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应昌期本人则被誉称为“中国一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

应昌期先生一生热心提倡围棋,四十年如一日,从未稍懈。在病中甚至临终前仍不忘他的围棋大赛,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围棋界大功臣”。

无它,只因为热爱。

应明皓为第五届应氏杯冠军常昊颁奖

应昌期去世,儿子应明皓失去了心中一大支柱。他亲自在台北挑选墓地,自己动手设计墓园,在父亲的棺木中,他放进了两样东西:围棋和吴清源棋谱。这正是应昌期生前最爱。

在父亲的墓碑前,应明皓特地还设计了一副石刻的棋盘和棋子,不管风吹雨打,这副围棋永远留存。倘若应昌期老先生在天有灵,在那副棋盘前打一打吴清源的棋谱,也会为儿子的一番苦心而感动。

每届应氏杯,应明皓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希望中国棋手夺冠之语。他说:“我父亲当年就想聂卫平夺得应氏杯冠军,我也想中国人夺冠。”

2005年初,常昊败走丰田杯决赛,遭遇网络暴力,应明皓见到他后说:“我今年62岁了,跑遍了全世界,什么都见过,什么都遇到过。你这点挫折算什么?笑一笑就过去了,将来回过头看不值一提。”

此后开始的2005年第五届应氏杯决赛中,常昊一了中国棋手无缘应氏杯之憾,3比1战胜韩国崔哲瀚夺冠。确定获胜那一刻,应明皓与王汝南、华以刚两位棋界元老紧紧握手,泪光点点。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这项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大赛中夺冠!

焚烧中国棋手夺冠棋谱以为祭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曾在父亲的墓前发誓,什么时候中国棋手在应氏杯赛中夺冠了,他什么时候就来墓前祭告。之后,应明皓还专门让常昊在应氏杯五盘棋决赛棋谱上签字,清明节带到台北阳明山父亲墓前,他用来祭奠先父的,正是第5届应氏杯决赛四盘棋的棋谱和照片,祭奠父亲当年之未竟心愿。

吴清源大师担任应氏杯终身裁判长

1987年起,应昌期通过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沈君山、香港泛太平洋围棋会副会长孔庆隆与中国围棋协会、日本棋院、韩国棋院等各地围棋组织展开接触,又派代表赴北京做前期洽谈。应昌期决定参赛棋手代表所在城市而非国家或地区。同时邀请一代宗师吴清源担任应氏杯终身裁判长,“总算镇得住那些日本一流高手”。

90高龄的围棋界泰斗吴清源自应氏杯赛创办以来一直担任着此项赛事的裁判长。尽管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已不如从前,但此次吴老仍从日本再次来到了上海。

标签: 围棋 应氏 应明皓

分享按钮